2019下半年重庆教师资格证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 时间:
- 2019-11-15 15:37:43
- 作者:
- 张老师
- 阅读:
- 来源:
- 重庆教师资格证
1.[答案]D 李特尔一《地理学地理对人类素质和历史的关系》
[解析]四位地理学家均为德国人,为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宇宙》为洪堡的著作,瓦伦纽斯作品为《普通地理学》。拉采尔的著作为《人类地理学》,李特尔的著作为《地理学地理对人类素质和历史的关系》,因此ABC错误。故本题选D。
2. [答案] A 喜马拉雅运动
[解析]新生代阿尔卑斯在中国名为喜马拉雅运动,因此A正确。燕山运动是在中国广泛发育的三叠纪末到白垩纪的地壳运动,海西运动发生于晚古生代晚期,加里东运动发生于早古生代,因此BCD错误。故本题选A.
3. [答案]A 甲
[解析] 12月22日为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各地夜长小于昼长,北半球各地夜长大于昼长,赤道地区昼夜等长。从图中可知,仅有甲地夜长小于昼长,因此甲地位于南半球,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左偏。故本题选A
4.[答案]B4月7日22点32分
[解析]日本当地时间为东九区的区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两地时差1小时,北京位于日本西侧。此时运用公式:所求地方时(北京时间) =已知地方时(东京时间) -两地时差(1小时),可计算得出此时北京时间为4月7日22点32分。故本题选B。
5. [答案] B位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地带
[解析]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碰撞的边界,而不是张裂地带,A错,B对。日本位于亚欧板块边缘而不是中心,C错误。世界两大地震带为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又称喜玛拉雅一地中海地震带),中国处在世界两大地震带交界带上,地震活动较多且强烈,日本仅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D错。故本题选B。
6. [答案] B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
[解析] 4月7日太阳由近日点(1月初)向远日点(7月初)运动,运动速度越来越慢,A错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4月7日太阳直射点越过赤道向北回线运动,因此B正确。华北平原6月麦收,C错误。南极科考最佳时间为12月-次年2月,因为此时为该地区的暖季,又是极昼时期,便于科考,D错误。故本题选B。
7. [答案]C东北风
[解析]甲地的气压高于乙地,因此可推断图中所给等压线北侧气压大于南侧。因此过工地等压线做垂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纬度变化规律可知,该地位于为半球,因此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右偏,为东北风。(如图) 。故本题选C。
8. [答案] C丙地
[解析]由图中等压线弯曲方向可知,甲乙丁均处于高压中,天气晴好为主。丙地位于低压槽,最有可能发生降水。故本题选C。
9. [答案] A雨热同期
[解析]图示a、b、c、d四个区域均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受季风气候影响,雨热同期,利于农业生产,A正确。a、b地形为主要为丘陵,C、d主要为平原,B错误。D为东北地区,热量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C错误。我国南方地区河网密布,D错误。故本题选A。
10. [答案] D f
[解析]单位面积环境人口容量受资源丰富程度、科技水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的影响。资源丰富程度、科技水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三者都与单位面积环境人口容量正相关,消费水平与单位面积环境人口容量负相关。在消费水平相同时,资源不丰富、科技水平越低、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低,单位面积环境人口容量越小,bedf 四地中,f的单位面积环境人口容量最小。故本题选D。
11. [答案] D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 g区域主要为青藏地区,气候高寒,生态环境脆弱,要改善生态环境,最适合建立自然保护区。故本题选D。
12. [答案]C云贵高原
[解析]从地貌示意图中发现,此地貌主要为石灰岩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广泛发育与云贵高原地区。故本题选C。
13. [答案] D大理岩
[解析]石灰岩经过接触变质作用可能形成大理岩,D正确。大理岩是由碳酸盐岩经区域变质作用或接触变质作用形成。花岗岩为侵入岩、流纹岩为火山岩、板岩为变质岩,原岩多为泥质、粉质或中性凝灰岩。故本题选D.
14. [答案] DL3、L1、L2
[解析]表层海水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因此L1为温度分布曲线。表层海水盐度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海区和低纬度海区递减,因此L3为盐度分布曲线。海水密度取决于温度、盐度和压力(或深度)。表层海水温度越高、盐度越低,则海水密度越小,因此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密度呈现增大趋势,因此L2为盐度。故本题选D.
15. [答案] B②数值高是因纬度低,太阳辐射辐射强
[解析]①位于副高地区,高温降水少,降水量小于蒸发量,A错误。②位于赤道地区,纬度低,太阳辐射辐射强,热量大,B正确。赤道地区位于多雨带,有大量带水注入,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因此CD错误。故本题选B.
16. [答案] B用位于干旱区、点位于半干旱地区
[解析]甲位于阴山贺兰山以西的西部荒漠戈壁区,属于非季风区、干旱区、内流区、荒漠带。不位于中部阴山南北平原、草原、荒漠交错区,属于季风区、半干旱区、外流区、温带草原带。丙位于东部大兴安岭山地森林及草原区,属于季风区、半湿润区、外流区,落叶阔叶林带。综合来看,ACD 错误,B正确。故本题选B。
17. [答案] C丙地降水多是因为受地形影响
[解析]甲地比乙丙的纬度低,天气晴朗,接受太阳辐射多温度高, A错误。乙地地处内蒙古高原,气候较干旱、晴朗天气多,气温年较差大,B错误。丙地地处大兴安岭山麓,降水收地形抬升作用,C正确。三地降水差异主要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远离海洋,降水少,D错误。故本题选C。
18. [答案] D刺激扩散
[解析]文化扩散包括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两大类。迁移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紧密联系,当拥有这种文化的人、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遂将该文化传播到该地,其与原文化区在空间上不连续。扩展扩散包含以下三类:传染扩散,又称接触扩散,一种文化现象通过已经接受它的人,传给正在考虑接受它的人的扩散过程。等级扩散指它是指一种文化现象在不同划分标准的空间等级中,由高至低或者由低至高的扩散过程。例如唐时,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刺激扩散是指它是指-种文化现象由一地传到它地后, 保留了思想实质而摒弃了具体形式的扩散过程。题中信息技术由美国传至中国即为迁移扩散,而传至中国后,电脑的汉字处理系统相继出现则为刺激扩散。故本题选D。
19. [答案] B植被的覆盖情况
[解析]植被及其下方土壤的反射率不同,植被的覆盖情况是可以通过遥感进行分析的,B正确。城市商业网点、工业区分布、珍稀野生动物分布主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的获得和分析,ACD 错误。故本题选B。
20. [答案] C北部向南,南部向西
[解析]图中等高线北部地区北高南低,南部地区西高东低,河流由高出流向低处,因此河流大致流向为北部向南,南部向西。故本题选C。
21. [答案] A
[解析]根据经纬度可以判别图中地区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区域内降水充沛、湖泊众多。故本题选A。
22. [答案] A乡村迁往城市——经济因素
[解析]当前中国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特点是从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往发达地区,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乡村经济落后,城市经济发达。故本题选A。
23. [答案]D南风
[解析]②为重工业区,重工业区应该位于盛行风下风向或者在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②东西两侧都分布有③住宅区,因此②和③不会同时处于某一盛行风或者季风的下风向。结合选项,只能为南风。故本题选D.
24. [答案] A交通
[解析]重工业区基本沿着铁路线分布,因此布局时考虑的因素应为交通。故本题选A。
25. [答案] D ⑤
[解析]高档住宅区应建立在远离工业区城市外环、风景优美的地区。故本题选D。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4分,共24分)
26. [答案要点]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建议"中提出,高中地理内容标准中的大量内容需要学生运用理性思维。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是达到这些标准重要途径。可以采用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观点、对问题展开辩论、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等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例如可以就“沙尘暴有百害而无一利”展开辩论,学生查找了有关资料,分为正方、反方两组进行辩论,拓宽思路、开阔眼界,发展批判性思维。
此外,地理设计也是一-种可以尝试的学习活动。常见的设计主题如土地利用、城乡规划、交通规划、工业区选址、某个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27. [答案要点]
(1)冷锋天气示意图
(2)教学步骤:
①在学生了解冷、暖气团的概念、冷锋的形成后,教师呈现冷锋形成过程的动画,学生观察并回答冷锋过境前后天气变化。
②学生思考后填写如下表格,并于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教师引导,师生总结出适合的答案。
③教师呈现一组气压分布图,请学生判断随着锋面的移动,图中两点A和B点的天气变.化,巩固知识。
三、 材料分析题 (本大题共3小题,第28题16分,第29题16分,第30题20分,共52分)
28. [答案要点]
(1)哈萨克斯坦位于中亚,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地形东部以山地丘陵为主、西部以平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处荒漠带,植被稀少,多为草原、荒漠,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壤贫瘠。河流稀少,短小流量少,多为内流河、湖泊多为内流湖。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
(2)管道运输连续性强、运量大、安全性好;管道运输液体不外流、原油损失小;管道的运输工具和运输路线二合一,管理方便;预防风沙带来的影响。
(3)分析说明中哈原油管道建设对两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对我国可以实现石油运输渠道多元化,降低中国对煤炭的依赖程度,保障中国能源供应安全;加强中国与中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促进两国管道沿线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的调整,改善当地基础设置建设;带动哈萨克斯坦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增加两国就业机会,推动沿线城市化进程;缓解环境污染,减少沿线植被破坏。
29. [答案要点]
(1)播放视频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并顺势引出教学内容,使学生快速进度学习情境。
①通过《走西口》电视剧视频片段引出学生对于人口迁移现象的好奇心。
②学生结合教材, 自学判断教材中、视频片段中的事例是否属于人口迁移,帮助学生总结出人口迁移的概念。
③学生举例身边的实际现象,巩固对人口迁移现象的理解。
30. [答案要点]
(1)情境教学在本课教学中的优势如下:
第一,教师创设学生来s市投资办厂遇到困难的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帮助学生进入主动、积极探究学习的状态,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第二,情境教学能够使学生在压力相对较小的学习环境中迅速掌握知识要点,将工业区位选择这一-抽象难理解的知识,转化为投资建厂选厂址,真正做到学为主体。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够更加活跃,同时也改变了教师-味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情况,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第三,情境体验教学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情感。学生自己投资建厂选厂址,体会到了选址工作的复杂,完成后也能获得空前的成功体验,从而对地理学科更感兴趣。
(2)第一,问题链由简到难。从最简单的读表即可回答的问题过渡到选址这样的综合性问题,层层递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第二,问题链能够全面评价学生,问题①考察学生读表能力,问题②考查学生对集中导向型工业这样的相似概念区分的能力,问题③考查学生对工业区位因素这一概念的理解, 问题④则考察学生评估地理实施方案的能力。
(3) 第一,对知识内容进行了重新组合。教师没有按照59页的段落顺序,从第一段开始学习,而是从第三段不同的工业部门,生产成本的构成不相同这一简单知识逐步进入工业区位因素的学习。
第二,对教材中的概念和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具体化。将教材的不同导向型工业部门具体化为饮料厂、服装厂、水产晶加工厂和芯片制造厂,将几个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在表格中通过百分比呈现。学生通过数据的对比,可以理解导向型工业的实质,明白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因。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24分)
31. [答案要点]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轨道面以及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大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看动画,学生能够理解近日点远日点速度的变化。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学生能理解黄赤交角产生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地理现象的探究兴趣。
(2)教学过程及设计理由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