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2018年下半年中小教师招聘笔试题库——高中教师招聘(模拟练习题3)
- 时间:
- 2019-01-17 10:14:08
- 作者:
- 姚老师
- 阅读:
- 来源:
- 重庆教师资格证
点击查看:重庆2018年下半年中小教师招聘笔试题库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高中语文
模拟练习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下列四组词中,由古到今词义范围全都缩小的一组是( )。
A.好,匠 B.走,穷 C.子,金 D.相,宫
1.【答案】C。解析:“好”原来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词义扩大;“匠”由专指木匠到泛指所有工匠,词义扩大;“走”的古义是跑、逃跑,现在指一步一步慢慢走,词义转移;“穷”古代指“尽”或者“尽头”,引申为苦难或是走投无路,后来“穷”有贫乏之义,成为“贫”的同义词,词义发生转移;“子”古义是子女的意思,现在只指儿子,词义缩小;金”,原来泛指一切金属,而在现代汉语中专指黄金词义缩小;“相”字本义是仔细看,观察,引申为“辅助”,再引申为“互相”,再转化为无实际意义的词,词义虚化;“宫”上古泛指房屋,后来专指帝王的住宅,词义缩小。
2.下列不属于古代汉语工具书释义方法的是( )。
A.直训 B.描写 C.义界 D.直译
2.【答案】D。解析:古汉语工具书的释义方法有直训、描写、义界、譬况四种方法。
3.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②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B.①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①之二虫又何知 ②宋人有曹商者
D.①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②是以见放
3.【答案】B。解析:A①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可译为“……的原因”②省略句,省略主语“宋荣子”;B定语后置句;C①宾语前置句,知何②判断句;D①介宾短语后置句②被动句。这是一道考核文言句式的题目,文言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倒装句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注意区分。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B.殚残天下之圣法
C.夔能和之,以平天下 D.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
4.【答案】A。解析:A.美:形作名,美景。B.殚:使动,使……尽。C.平:使动,使……安定。D.感,使动用法,使他的心煎熬。动词的使动用法。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金门高粱酒名闻遐而,我就只饮一小杯,已觉香气扑鼻,味道醇正,的确是______________。
②走近看,这扑鼻而来的花香就可以让你掉下鼻子!一片白茫茫的子花呵,就是一片______________的花海。
③作为他们的老师,我知道他们每一个人来到这里都是______________的,虽然其中理由各不一样。
A.名不虚传 名副其实 实至名归
B.名副其实 实至名归 名不虚传
C.名不虚传 实至名归 名副其实
D.实至名归 名副其实 名不虚传
5.【答案】A。解析:名不虚传: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名副其实:指名称或名声同实际一致。实至名归:指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此类题需要平时大量的积累作储备。做题时,重在区分它们的不同这处,语意的轻重,范围的大小,感情的褒贬,使用对象的不同,词性及用法的不同等。同时结合语境,捕捉语境中想使用什么意思的词语。
二、文言文阅读
非攻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今有人于此,小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1.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
A.众闻则非之 非:不是。 B.其不仁兹甚 兹:通“滋”,更。
C.杀十人,十重不义 十重:十层 D.窃其桃李 窃:偷偷地。
1.【答案】B。解析:A是形容词用作动词,非难;C解释为十倍;D解释为偷盗。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2)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2.【答案】(1)现在至于大规模地攻伐别人的国家,却不知指责其错误,反而跟着去赞誉他,称之为义。(2)所以我由此知道天下的君子,把义与不义的区别弄得很混乱了。
3.文中所说的“小为非”的事例有哪些?
3.【答案】窃桃李;攘人犬豕鸡豚;取人马牛;杀不辜人。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对原文的理解,可在对文章理解的基础上使用原文作答。
4.本文表达了墨子怎样的思想主张?
4.【答案】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即“爱利百姓”,以“兴天下大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模拟练习题2
一、单项选择题
1.韵母均为后鼻音的一组汉字是( )。
A.任凭 安静 瓶子 浮萍 B.灵敏 人民 命令 明朗
C.联盟 做梦 胸闷 懵懂 D.车轮 兴隆 测量 盎然
1.【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B项人民(mín);C项胸闷(mèn);D项车轮(lún)。
2.下列成语的结构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逍遥法外 B.危在旦夕 C.异想天开 D.流芳百世
2.【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ABD项都是补充结构,C项是动宾结构。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面对班上学生良莠不齐的成绩,语文教师准备因材施教,采取个别化教学法。
B.地铁站早晚高峰乘客较多,我们要防止不发生踩踏事故。
C.巴金的晚年笔耕不辍,坚持写作,留下了《随想录》《再思录》等佳作。
D.物价不断上涨,穷人们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3.【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A.词语使用错误,“良莠不齐”是指好人坏人都有,此句应改为“参差不齐”;B.项“防止不发生”的意思是“需要发生踩踏事故”,句子该去掉“不”;C.定中语序不当,改为“晚年的巴金笔耕不辍,坚持写作,留下了《随想录》《再思录》等佳作”。
4.下列文学常识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竹林七贤”指的是魏晋时期的七位名士,分别是嵇康、阮籍、山涛、刘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B.莎士比亚是伟大的剧作家,代表作四大悲剧分别是《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和《罗密欧与茱丽叶》。
C.老舍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D.《百年孤独》的作者是挪威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
4.【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A项把刘秀改为向秀;B项把《罗密欧与茱丽叶》改为《奥赛罗》;D项把挪威改为哥伦比亚。
5.“六书”中的造字法是指( )。
A.象形、假借、形声、会意 B.象形、会意、指事、形声
C.象形、转注、形声、会意 D.象形、会意、假借、转注
5.【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前四者为造字法,假借和转注为用字法。
二、诗歌鉴赏
伐檀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zhān)尔庭有县(xuán)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qūn)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坎坎伐檀:象声词,伐木声 B.不稼不穑:收获
C.胡瞻尔庭有县特:三岁大兽 D.不素飧兮:熟食,此泛指吃饭
1.【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稼”为“播种”;“穑”为收获。
2.对文章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伐檀》为伐木者之歌,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统治者无所作为,不劳而获的愤怒与控诉。
B.全文以“君子”指代有权有势的统治者,更添讽刺意味。
C.“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文章反复咏叹,诘问统治者为何不选择食用素餐,一方面补充内容,另一方面层层递进表达被剥削的反抗情绪。
D.诗歌提出的“不劳而获”的问题十分尖锐,即使是当今优秀的经济学家也无法解答为何推翻了旧的“不劳而获”者,依然会有新的“不劳而获”阶层出现的难题。
2.【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素食”是指“白吃饭,不劳而获”的意思,而不是“食用素餐”。
三、现代文阅读
爱的回音壁
毕淑敏
现今中年以下的夫妻,几乎都是一个孩子,关爱之心,大概达了中国有史以来的最高值。家的感情像个苹果,姐妹兄弟多了,就会分成好几瓣。若是千亩一苗,孩子在父母的乾坤里,便独步天下了。
在前所未有的爱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物有所值,感到莫大的幸福?我好奇地问过。孩子们撇嘴说,不,没觉着谁爱我们。
我大惊,循循善诱道,你看,妈妈工作那么忙,还要给你洗衣做饭,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多不容易!他们多么爱你们啊……
孩子很漠然地说,那算什么呀!谁让他们当爸爸妈妈呢?也不能白当啊,他们应该的。我以后做了爸爸妈妈也会这样。这难道就是爱吗?爱也太平常了!
我震住了。一个不懂得爱的孩子,就像不会呼吸的鱼,出了家庭的水箱,在干燥的社会上,他不爱人,也不自爱,必将焦渴而死。
可是,你怎样让由你一手哺育长大的孩子,懂得什么是爱呢?从他的眼睛接受第一缕光线时,已被无微不至的呵护包绕,早已对关照体贴熟视无睹。生物学上有一条规律,当某种物质过于浓烈时,感觉迅速迟钝麻痹。
如果把爱定位于关怀,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他的看顾渐次减少,孩子就会抱怨爱的衰减。“爱就是照料”这个简陋的命题,把许多成人和孩子一同领入误区。
寒霜陡降也能使人感悟幸福,比如父母离异或是早逝。但它灾变的副产品,带着天力人力难违的僵冷。孩子虽然在追忆中,明白了什么是被爱,那却是一间正常人家不愿走进的课堂。
孩子降生人间,原应一手承接爱的乳汁,一手播洒爱的甘霖,爱是一本收支平衡的账簿。可惜从一开始,成人就间不容发地倾注了所有爱的储备,劈头盖脑砸下,把孩子的一只手塞得太满。全是收入,没有支出,爱沉淀着,淤积着,从神奇化为腐朽,反让孩子成了无法感到别人是爱你的呢?
我又问一群孩子,那你们什么时候感到别人是爱你的呢?
没指望得到像样的回答。一个成人都争执不休的问题,孩子能懂多少?比如你问一位热恋中的女人,何时感受被男友所爱?回答一定光怪陆离。
没想到孩子的答案晴朗坚定。
我帮妈妈买醋来着。她看我没打了瓶子,也没洒了醋,就说,闺女能帮妈干活了……我特高兴,从那会儿,我知道她是爱我的。翘翘辫女孩说。
我爸下班回来,我给他倒了一杯水,因为我刚在幼儿园里学了一首歌,词里说的是给妈妈倒水,可我妈还没回来呢,我就先给我爸倒了。我爸只说了一句,好儿子……就流泪了。从那次起,我知道他是爱我的。光头小男孩说。
我给我奶奶耳朵上夹了一朵花,要是别人,她才不让呢,马上就得揪下来。可我插的,她一直带着,见着人就说,看,这是我孙子打扮我呢……我知道她是爱我了……另一个女孩说。
我大大地惊异了。讶然这些事的碎小和孩子铁的逻辑。更感动他们谈论里的郑重神气和结论的斩钉截铁。爱与被爱高度简化了,统一了。孩子在被他人需要时,感到了一个幼小生命的意义。成人注视并强调了这种价值,他们就感悟到深深的爱意,在尝试给予的现时,他们懂得了什么是接受。爱是一面辽阔光滑的回音壁,微小的爱意反复回响着,折射着,变成巨大的轰鸣。当付出的爱被隆重接受并珍藏时,孩子终于强烈地感觉到了被爱的尊贵与神圣。
被太多的爱压得麻木,腾不出左手的孩子,只得用右手,完成给予和领悟爱的双重任务。
天下的父母,如果你爱孩子,一定让他从力所能及的时候,开始爱你和同围的人。这绝非成人的自私,而是为孩子一世着想的远见。不要抱怨孩子天生无爱,爱与被爱是铁杵成针百年树人的本领,就像走路一样,需反复练习,才会举步如飞。
如果把孩子在无边无际的爱里泡得口眼翻白,早早剥夺了他感知爱的能力,育出一个爱的低能儿,即使不算弥天大错,也是成人权力的滥施,或许在遭天谴的。
在爱中领略被爱,会有加倍的丰收。孩子渐渐长大,一个爱自己爱世界爱人类也爱自然的青年,便喷薄欲出了。
1.请分析“生物学上有一条规律,当某种物质过于浓烈时,感觉迅速迟钝麻痹”在文中的含义。
1.【参考答案】作者以此生物学规律类比父母对孩子给予爱的过程。“某种物质”与父母自孩子一出生便不断给予的爱相似,当包围着孩子的爱过多时,孩子对爱的感知会逐渐变得迟钝甚至失去感知爱的能力,这启示父母给与孩子的爱要适度,在给与的同时也要让孩子学会懂得爱、回报爱。
中公讲师解析:此题较简单,联系上下文对中心意思做出简要表述即可。
2.请结合文章内容对“爱是一面辽阔光滑的回音壁”一句进行赏析。
2.【参考答案】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爱比喻成“回音壁”,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爱应该是付出与回应的双向过程的特点,表现出孩子对于爱的理解和反应的过程:孩子在被他人需要时,感到了意义,被人肯定之后,他们就感悟到深深的爱意,在尝试给予的现时,他们懂得了什么是接受。“辽阔”体现这个过程的普遍存在,“光滑”体现出这种爱的反射的快速无碍,“回音壁”生动形象地高度概括了在爱的接受、付出与理解在交互中的反应过程。
中公讲师解析:赏析句子可以从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夸张、重叠),写作手法(又称表现手法,例如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衬托、前后照应、对比)和表达方式(例如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等角度进行赏析,探讨句子在文章内容和情感等方面的作用。此外,需要联系上下文对重要字词的含义进行说明,例如此题中“辽阔”“光滑”是“回音壁”的重要特点。
3.根据作者的理解,应该如何培养孩子学会“爱”?
3.【参考答案】首先,爱不能仅仅定义为“关怀”,简陋的定义会造成孩子对爱狭隘的理解。其次,作者根据孩子们的故事中总结出一个道理:孩子在被他人需要和肯定时感受到爱,在给予爱的同时,也懂得了自己所接受的爱。“爱是一面辽阔光滑的回音壁”,人际的爱意会在接受与给予中反复回响、折射,“变成巨大的轰鸣”。孩子要一边给予爱,一边领悟爱。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人对孩子爱的接受和积极反馈是关键一环。所以,大人们要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隆重接受并珍藏孩子付出的爱,另一方面要让孩子从力所能及的时候就开始爱同围的人,在爱中领略被爱,反复练习,让孩子感觉到爱与被爱的尊贵与神圣。
中公讲师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整体把握,需要从文章全文宏观把握,避免遗漏细节,例如答案中的关于爱的定义一项易被忽略;可以适当摘抄原文语句,体现答案要点的理据性。另外应当注意的是答题时要注意内容的安排顺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体现出思维的清晰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