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教师招聘考试历年试题精选(一)
- 时间:
- 2022-03-15 10:57:14
- 作者:
- 邹老师
- 阅读:
- 来源:
- 重庆教师资格证
1.老师非常重视教室的布置,在教室里设计了图书角、黑板报、光荣榜、植物区等,从课程理论的角度来看,这些都属于( )。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活动课程 D.综合课程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的分类。
选项A,显性课程指的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也可以说是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显性课程具有计划性,而计划性是区分正规课程与非正规课程的主要标志。
选项B,隐性课程指学生在学校情景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也可以说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隐性课程具有非预期性、潜在性、多样性、不易觉察性。
选项C,活动课程也称经验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选项D,综合课程代表人物为怀特海。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的视野与方法。
题干中教室的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体现的是非预期的课程,属于隐性课程。故本题答案选择B。
2.学完了脊椎动物,再学鱼,是知识学习分类中的( )。
A.概念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组合学习
2.【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知识学习的分类。知识学习主要分为以下两类:(1)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组合学习。
选项A,概念学习,即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选项B,上位学习(总括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
选项C,下位学习(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选项D,并列组合学习(又称为并列结合学习)是指当新概念或新命题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这种只凭组合关系来理解意义的学习就是并列组合学习。
题干中,学生先学习了“脊椎动物”这个概括水平较高的概念,后学了“鱼”这个概括程度较低的概念,符合下位学习的特点,所以选项C是正确的。
二、多选题
1.关于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正确说法的有( )。
A.环境对个体发展有的影响可能是消极的
B.人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
C.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D.人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
1.【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选项A,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又有积极和消极之分,说法正确。
选项B,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说法正确。
选项C,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说法正确。
选项D,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在改造环境的实践中发展着自身。人的发展是教育、环境、遗传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说完全由环境决定是夸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是错误的。
题干中要求找出正确的说法,选项D代表的环境决定论的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BC。
2.下列说法中能反映学习迁移现象的是( )。
A.举一反三 B.由表及里
C.触类旁通 D.由此及彼
2.【答案】ACD。解析:本题考查学习迁移的含义。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如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此及彼”都体现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故ACD项均符合题意要求。
选项B,“由表及里”只能说明学习某一事物的深度,无法体现学习迁移现象,故排除B项。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ACD。
三、判断题
1.德育规律是德育目标的具体化,是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保证。( )
1.【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的相关内容。德育内容具体规定学生发展的政治方向和应掌握的思想观点与道德规范,是德育目标和德育要求的具体化,是进行德育的依据,是完成德育任务和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2.依从是态度和品德形成的进程之一,此阶段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
2.【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态度和品德形成的过程。依从指的是人们为了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而采取的与他人要求在表面上相一致的行为,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因此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故本题说法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