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重庆中学教师招聘知识点:中学生品德心理与发展
- 时间:
- 2018-09-04 13:58:13
- 作者:
- 胡老师
- 阅读:
- 来源:
- 重庆教师资格证
【导读】对于这个知识点,首先要明白品德的含义是什么,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在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这一章节知识点并不复杂,掌握好品德与道德的区别、品德与道德的联系、品德的结构、品德的形成阶段、以及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这些知识点就可以了。
品德的含义
1.含义
2.品德与道德的区别
①道德是行为规范的综合,是一种社会现象;品德是人对社会道德的主观反应,是一种个体现象,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具体体现。
②道德的形成发展受社会规律制约,品德的形成发展还受心理规律的制约。
③道德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品德是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3.品德与道德的联系
品德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千万人的品德构成了社会风尚。
品德的结构
品德的心理结构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构成。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是多种基本心理成分的有机统一。品德的知、情、意、行具有统一性。四种成分既各有其重要的地位作用,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品德的完整面貌。学生品德的形成有赖于四种心理成分的协调发展。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对人的道德行为起调控作用,道德行为是衡量思想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1.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是品德的基础,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识包括道德知识的掌握,道德信念的确立,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
2.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识出现的一种内心体验。它是在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行为举止时产生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品德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道德认识、道德行为具有调控作用。
道德情感的表现形式有以下三种:直觉的道德情感体验;想象性的道德情感体验;伦理性的道德情感体验。
3.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调适、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表现为个体的信心、决心和恒心。
4.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推动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一定道德意义的实际行动。道德行为是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品德形成的阶段
1.依从
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变化而变化。行为受迫于外界压力而非内在需要。
2.认同
认同是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实质上是对榜样的模仿,认同阶段的行为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3.内化
内化阶段的行为具有高度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是稳定的品德的形成阶段。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
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品德迅速发展,处于伦理形成、发展时期。伦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道德关系的概括,伦理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
1.形成、发展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
从品德心理发展的过程来看,中学生对于道德知识的理解水平逐步深化,道德观念也向稳定性发展,逐渐发展为较明确的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中学生逐渐掌握伦理道德,并服从它,表现为独立、自觉地依据道德信念、价值标准等去行动,使学生的道德行为更有原则性,自觉性。
2.自我意识增强
中学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品德发展的过程中,中学生更加关注自我道德修养,并努力加以提高。中学生道德评价的自律性水平有较大发展,即从仿效他人的评价到独立地进行道德评价。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具有阶段性:准备期,10岁以前;萌发期,10~15岁;确定期,15岁以后。
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道德行为习惯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不断地实践、练习,加之较为稳定的道德信念的指导。中学生逐渐形成了与道德伦理相一致的、较为稳定的道德行为习惯。
4.品德结构更加完善
中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三者相互协调,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动态结构,他们不仅按照自己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且也逐渐成为稳定的个性心理结构的一部分。
以上就是关于2018重庆中学教师招聘知识点中学生品德心理与发展的全部内容,考生如果想获得更多关于重庆教师资格证相关资讯,如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考试时间、报考条件、面试时间以及相关知识,敬请关注我重庆教师资格网。更多重庆教师资格证考试信息关注重庆教师资格网(www.jszgw.cq.cn)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