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幼儿学段)科目二知识点梳理(二)
- 时间:
- 2020-07-27 09:51:07
- 作者:
- 何老师
- 阅读:
- 来源:
- 重庆教师资格证
【导读】在重庆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当中,幼儿的动作发展规律这部分的内容是高频考点,往往会以选择题或者简答题的形式出现,需要考生理解并识记。现在就跟着重庆教师资格网一起来梳理这方面内容吧!
1.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弥漫性的,以后动作逐渐分化、局部化、准确化和专门化。比如,刚出生的婴儿用手动一下胳膊,然后整个身体都会动(整体动作);长大一点后,动一下手,手动其他地方不动(局部动作)。
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首尾规律)
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上部动作开始,然后到下部动作。婴儿先学会抬头,然后能俯撑、翻身、坐和爬,最后学会站和行走,也就是从离头部最近的部位的动作开始先发展。例如,婴儿学爬行,先是依靠着手臂匍匐爬行,然后才逐渐运用大腿、膝盖和脚来爬行,即"首尾规律"。
3.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近远规律)
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头部和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双臂和腿部的动作,再后是手的精细动作。也就是靠近中央部分(头和躯千,即脊推)动作先发展,然后才发展边缘部分(臂、手、腿)的动作。比如,婴儿看见物体时,先是移动肩肘,用整只手臂去接触物体,然后才会用腕和手指去接触并抓取物体。这种从身躯的中央部位再到远离身躯中央的边缘部位的发展规律,即"近远规律"。
4.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大小规律)
动作可以分为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粗大的动作是指活动幅度较大的动作,也是大肌肉群的动作,包括头、翻身、坐、爬、走、跑、跳、踢、走平衡等等。精细动作是指小肌肉动作,如吃、穿、画画、剪纸、玩积木、翻书、穿珠子等等。动作发展的这种规律,称为"大小规律"。
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无有规律)
婴儿最初的动作是无意的,以后越来越多地受到心理有意的支配。比如,初生婴儿已会用手紧握小棍,这是无意的、本能的动作,几个月以后,婴儿才逐渐能够有意地、有目的地去抓物体。即"无有规律"。
————重庆教资试题笔试资料————
想要报考的考生可点击重庆教师资格网客服老师咨询更多!
【结尾】以上就是重庆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幼儿学段)科目二知识点梳理(二)的全部内容,大家如果还想获得更多关于重庆教师资格证的相关资讯,敬请关注重庆教师资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