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重庆教师资格网! 本站为重庆教师资格证考试民间交流网站,主要为考生提供考试报名时间安排以及教师资格证常见问题答疑等相关信息,教师资格证官网以重庆市教育考试院www.cqksy.cn或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所示为准。
在线咨询
公众号
交流群
考生交流
合作联系
在线做题
短信提醒
教师资格考试动态提醒
获取验证码

特别提醒:

1.提醒为短信模式,请填写本人正确的手机号码

2.确认预约后,会有专门的客服确认您预约的项 目,请保持通讯畅通

3.如有任何问题,请致电客服热线:
023-6861-1050 或点击网站首页的在线咨询

2019上半年重庆教资统考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时间:
2019-03-10 16:57:24
作者:
胡老师
阅读:
来源:
重庆教师资格证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6.参考答案

  (1)人生来且始终都是平等的。

  (2)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都是不可动摇的人权。

  (3)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5)天赋人权及主权在民。

  27.参考答案

  (1)概念:以“述”为主,重在交代史实。指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地叙述或描述,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讲授方式。

  (2)特点:①教师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讲述,能有效节省时间,使学生较快掌握基本史实。②历史讲述法比较适用于生动的历史人物、事件、现象等。③在使用讲述法时,需要注意将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统一起来。而且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往往是内容繁复、彼此关联的,应用讲述法时要正确,注意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和知识结构。④根据各课不同的历史教学目标和内容,讲述法可以灵活地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实行交互策应,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8.参考答案

  (1)历史通俗读物。历史通俗读物比较简单易懂,能将历史知识做到深入浅出,通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扩充历史知识的积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各类通史。通过各类通史的阅读,可以较为系统地梳理出历史线索和脉络,有利于锻炼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史观的形成,如唯物史观和全球化史观等。

  (3)断代史、专门史书籍。阅读断代史、专门史书籍可以深入地去探索和了解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历史事件或者某一专门史相关知识。

  (4)史学研究论文。史学研究论文的研读也能帮助学生认识到任何历史史实、结论都不是不负责任的随心所欲的主观认识,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历史学科是一门具有严肃科学性的、严密逻辑性的、高度思辨性的基础人文学科。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6分,共48分)

  29.参考答案

  第一问:

  (1)材料一主要从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视角进行叙述,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明王朝已经无力抵抗农民军的进攻,对农民起义持肯定的态度。

  (2)材料二是从明王朝的视角进行叙述的,作者认为明朝的灭亡是由于农民军和清军的共同进攻造成的,称农民军为“流寇”,对农民起义持反对的态度。

  第二问:

  材料一选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该书于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地区出版,作者受阶级史观的影响,同情农民运动,因此对明末农民起义主要站在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立场上进行叙述。

  材料二选自傅乐橙《中国通史》,该书于20世纪60年代在台湾地区出版,作者由于身处台湾,对历史问题的看法受政治影响,对农民起义持对立观点,并且认为明朝的灭亡是由于内乱和外敌入侵造成,将国民党政府的失败和明朝的灭亡并列。

  总之材料一和材料二出现的不同是由于作者身处不同的社会环境,导致的史学观点的差异所带来的。

  30.参考答案

  第一问:

  (1)课文辅助系统以体现教学方法为主。

  (2)课文辅助系统能够把教学内容以科学、合理、有效的形式编排起来,使学生能够掌握知识内容,实现教学目标,体现教科书的工具性。

  (3)课文辅助系统依附于课文系统,但却具有相对独立性并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构成成分。我国历史教科书的课文辅助系统结构主要包括:图表、课旁提要、课文注释、课文思考题、课后习题等。

  第二问:

  (1)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提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课文辅助系统中的问题设置,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究学习。

  (2)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地、清晰地获取历史信息;通过对历史形式图的分析,可以明显看到当时的时局,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辛亥革命的隐患。

  (3)帮助学生感知历史对象,形成历史表象和历史概念,并认识到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探究历史事件的本质;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逐步认识保路运动和辛亥革命的背景等历史知识,并且能够将两者结合起来,看到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

  (4)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学生结合地图,探究问题,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培养。

  31.参考答案

  第一问:

  该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环节丰富多样,包含个体学习、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和总结提升四个环节。丰富的环节设置,有利于提升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同时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该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坚持了循序渐进性的原则,可操作性强。教学活动从最简单易行的个体学习开始,之后是需要具备较高历史能力的小组交流和合作探究环节,最后为需要教师参与的总结提升环节。

  该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目标指向性明确,各项活动均围绕本课的学习主题进行。

  该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坚持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教师的主导性体现在教师的引导组织较明确,步骤清晰,合作探究环节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活动最后设计了相关总结提升环节。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设计都是围绕学生而展开的,学生一直作为活动的主体参与各个教学环节。

  第二问:

  (1)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内在的学习动机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条件之一,教师要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前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

  (2)学生在开展自主学习前应制定相关计划,其学习的计划要有可操作性。

  (3)教师要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要注意围绕教学目标而设置。

  (4)为实现自主性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自评,并将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评价结合进来,以形成自主性学习的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机制。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2分)

  32.参考答案

  环节一:导入新课

  诗歌导入法。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上出示李白“秦亡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诗句请学生朗读,并提问:这说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学生可根据所学回答是秦始皇歼灭六国,实现大一统。教师继续设问:秦统一全国之后,面对如此庞大的疆域,又是如何巩固统治的?顺势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诗句请学生朗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迅速融入历史情景。问题引导增加了课程的悬念,有利于烘托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新课讲授

  教师介绍:为了加强对全国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一)皇帝制

  教师展示统治者称号变化图表,提问:秦始皇为什么要称自己为皇帝?

  学生思考回答:为了突出个人功绩,显示个人权势和地位,秦始皇规定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意为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教师补充:嬴政自称“始皇帝”,规定自己死后传位给子孙,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为“制”,令为“诏”,印章称“玺”等等,这都体现了皇帝独尊。

  (二)三公九卿

  教师追问:治理国家仅靠皇帝一人,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批文武大臣。为此,秦朝设置了哪些中央官员?他们的名称、职责和地位分别是什么?教师组织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进行归纳,之后引导学生以关系脉络图的形式来呈现,并选学生代表进行讲解。

  学生回答: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三)郡县制

  教师指导学生识读“秦朝疆域图”,提问:秦朝在地方的管理上较之前有又怎样的变化?组织学生前后四人为小组进行8分钟的讨论,并请学生代表发言。

  学生交流后进行回答: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教师组织学生观看郡县制的相关纪录片,请学生结合课下所搜集的资料谈谈对郡县制的认识。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通过郡县制,皇帝和朝廷就牢牢控制统治全国各地的权利,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也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小组讨论弥补了学生学习能力上的不足,也提高了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回顾本课所学。

  2.作业:搜集秦始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更多资料,下节课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开放式作业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

免费领取教资笔试/面试/普通话备考资料> >

教师资格备考指导 立即定制专属备考方案

OR